可靠性的定义:

    可靠度为产品于既定的时间内,在特定的使用(环境)条件下,执行特定性能或功能,成功达成任务的机率。可靠性4要素为:功能、使用条件、时间、成功机率,而4要素中“成功机率”为可靠性的整体指标。

(以我国“嫦娥工程”为例说明,航天器前期需进行可靠性测试)

功能:
航天器正常受地面远程控制,终完成高的月球表面三维测绘和探测出月球物质成分分布。
使用条件:
远程无线遥控,承受低压真空、失重、极端高温和低温、宇宙辐射
时间:半年
成功机率:要求100%的成功概率,成功完成”嫦娥二号”探月项目


环境可靠性测试:
     环境可靠度测试作为可靠性试验的一种类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预测产品的使用环境是如何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功能的方法。换言之,在产品投入市场之前,环境可靠性试验是通过人工模拟被用来评估环境因素影响产品的程度,当产品的功能受到了影响,环境试验被用来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产品免受环境影响以保持产品的品质和功能可靠性。
      环境可靠性实验设备产品类型可分为环境气候学方面的,如高低温试验箱、恒温恒湿箱、老化箱、盐雾试验箱、耐尘耐水、冷热冲击箱等模拟环境气候条件因素及变化的实验箱;环境力学方面的,主要有拉力试验机、振动试验机、落下实验机、力学冲击试验机等模拟环境物理机械作用因素的试验箱。赛思公司是一家主要专注于环境气候学检测设备的仪器公司。


环境可靠性测试的行业标准
    典型的试验标准包括GB标准(国家强制性国家标准),GJB标准(国家军用标准),CNS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台湾),IEC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60068系列),JIS标准(日本工业标准),工业标准包括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标准等。
   这些试验方法明确定义了试验条件。因此如果产品的试验目的和它们相符,就可以使用这些标准。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史
1.可靠性工程萌芽阶段(20世纪30年代)。
       早的可靠性概念来源于航空,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提出飞机由于各种失效造成的事故率不应超过0.00001/h,相当于在一小时飞行中的可靠度为0.99999。
      早期的可靠性系统理论就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对V1火箭的研制中,他们提出了由N个部件组成的系统,其可靠度等于N个部件可靠度的乘积。

2.可靠性工程兴起和独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初可靠性工程在美国兴起,1952年美国国防部下令成立由        Military、工业办、学术界组成的“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组”--AGREE。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为了保证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与飞行的可靠性,开始了可靠性的研究工作。
      1956年日本开始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同年召开全国可靠性讨论会。

3.可靠性工程的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较快的年代,可靠性工程以美国先行带动其他工业国家,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表现为制定一系列可靠性标准、成立可靠性研究中心、开发加速寿命和快速筛选试验方法、开发可靠性预计技术和开拓相关学科、将军用工业可靠性研究运用于民用工业等。

4.可靠性工程的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
    在以往的基础上,可靠性工程技术在处于地位的美国和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得以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为:建立统一的可靠性管理机构、重视机械可靠性研究、成立全国统一的可靠性数据交换网、改善可靠性设计和试验方法、广泛运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以及自测试设备、开展软件可靠性研究等。

5.可靠性工程的全新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靠性工程呈现出以下全新发展趋势:
从电子产品可靠性发展到机械和非电子产品可靠性、从硬件可靠性发展到软件可靠性、从重视可靠性统计试验发展到强调可靠性工程试验(如应力筛选和可靠性强化试验)、从可靠性工程技术发展为可信性工程、从军用可信性工程转化民用可信性工程。

6.可靠性工程的现代化进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 。
    现代化技术装备,由于采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为了保证战备的完好性、任务的成功性以及减少维修人员和费用,可靠性工程范围将大大扩展,需要更多的可靠性技术做保证,需要更加严密的可靠性管理系统,可靠性研究需要上一个台阶。虽然可靠性工程起源于军事领域,但从它的推广应用和给企业与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事实中,人们更加认识到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性。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并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推广应用。

快速温变试验箱技术规格:

型 号

SES-225

SES-408

SES-800

SES-1000

SES-1500

内箱尺寸

(W x D x H cm)

50×60×75

60×80×85

80×100×100

100×100×100

100×100×150

外箱尺寸

( W x D x H cm)

115×125×160

125×145×170

145×195×185

155×225×195

250×125×190

承载重量

20kg

30kg

30kg

50kg

75KG

温度速率

                    等均温/平均温5℃/min、10℃/min、15℃/min、20℃/min。

温度范围

                                     -70℃~﹢180℃

温度均匀度

                                         ≤2℃

温度波动度

                                        ±0.5℃

温度偏差

                                         ±2℃

温变范围

                        -40℃/-55℃~+125℃(高温至少+85℃以上)

湿度范围

                                      20%~98%

湿度偏差

                             ±3%(>75%RH), ±5%(≤75%RH)

脚轮

                       4个(外形尺寸不含脚轮)脚轮增高50~120mm

观察窗

                          450×450mm带加热装置防止冷凝和结霜

测试孔

                           φ100mm位于箱体右侧(人面朝大门)

照明灯

                                           35W/12V

节能调节方式

               冷端PID调节方式(即加热不制冷,制冷不加热),比平衡调温方式节能40%

加热方式

                              镍铬合金电热丝(3重超温保护)

制冷机

                                 德国原装进口品牌压缩机

制冷剂

                        环保制冷剂R404a / R23(臭氧耗損指數均為0)

冷却方式

                 水冷(水温7℃~28℃,水压0.1~0.3Mpa),以便确保降温性能

控制器

                                 7寸彩色触摸屏控制器

运行方式

                                  程式运行+定值运行

传感器

                                      PT100

通讯功能

                                RS485 标配USB

曲线记录功能

                       触摸屏自动记录

电源

             380V±10%/50HZ,三相四线+地线(3P+N+G)

00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