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系统结构:
风冷式机组采用空气冷却方式(风扇降温);水冷机组采用冷却水冷却方式,水泵加冷却塔及循环管路对机组循环降温。因此风冷机组只需风冷冷凝器即风扇即可。而水冷冷水机组需配冷却塔,水泵、循环管路。从结构上水冷要复杂于风冷。
二、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冷凝器适用范围:
风冷制冷机组适用于所处地域水源紧张的地区;对年运行时数越长的制冷系统采用风冷制冷机组越有利;风冷制冷机组的年度综合费用低于水冷系统,但水冷系统若管理得法,补水量控制在3%以下,则水冷机组的年度费用要低于风冷系统。
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风冷冷水机组采用空气冷却方式,省去了冷却水系统所必不可少的冷却塔、冷却水泵和管道系统,避免水质过差地区造成冷凝器结垢、水管堵塞,还节约了水资源,是目前制冷设备产品中,保养维修经济、简单的机种。
三、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冷凝器冷量上看:
例如20HP比泽尔中高温压缩机4NCS20.2,在蒸发温度0度冷凝温度50度时为38.6KW冷量,功率13.65KW,而水冷在相同工况时冷量为44.5KW,功率为12.1KW。从冷量和用电量来说略优于风冷机组。但水冷水泵功率冷却塔风扇功率还未加入计算。
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水冷系统缺点:对于开式冷却循环水系统,由于冷却水吸收热量后,与空气接触,CO2逸入空气中,水中溶解氧和浊度增加,造成冷却循环水系统有4大问题:腐蚀、结垢、菌藻滋生及污泥。如果不对水质进行处理将严重损坏制冷设备,大幅度降低热交换效率,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对系统水进行缓蚀、阻垢、杀菌灭藻处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来自东莞市赛思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风冷系统缺点:风冷制冷机组单位制冷量的耗电量略高于水冷机组,但风冷机组的年度综合费用与水冷机组基本持平稍低。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小型制冷机组配置风冷冷凝器是合理的。制冷机组年运行时间越长,采用风冷冷凝方式越有利。
根据研究机构对风冷、水冷、蒸发式冷凝器系统经济性研究的论文试验结果表明:
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蒸发式冷凝器相对于风冷和水冷式冷凝器节省功耗约1/2,循环水量只占水冷式的1/8,通过试验评价,水冷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制冷系统的优越性在于冷凝器传热性能优良的冷却介质。蒸发式冷凝器散热性能比水冷式好,水冷式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量都比蒸发式冷凝器系数大,但蒸发式冷凝器单位制冷量成本,性能越,本文来自东莞市赛思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风冷式冷凝器运行维护简单,设备投资也少,适合应用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蒸发式冷凝器比风冷、水冷式冷凝器节能,节水,系统优越,水冷式冷凝器适合冷凝负荷大环境温度高的场合。
对于应用场合来说,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蒸发式冷凝器可应用在大型制冷机组如螺杆及螺杆、活塞并联系统。(对应方式为一机组一蒸发冷);而水冷适合于中、小型系统上。可一塔供多机;而风冷应用于在中小型机组,一冷凝器一机组。
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
型号 | SEH-150 | SEH-225 | SEH-408 | SEH-800 | SEH-1000 | |
工作室尺寸(cm) | 50×50×60 | 50×60×75 | 60×80×85 | 100×80×100 | 100×100×100 | |
外形尺寸(cm) | 115×75×150 | 115×85×165 | 130×105×170 | 165×105×185 | 170×125×185 | |
性 能 | 温度范围0℃/-20℃/-40℃/-70℃~+100℃/+150℃/+180℃ | |||||
温度均匀度 | <2℃ | |||||
温度偏差 | ±2℃ | |||||
温度波动度 | ≤1℃(≤±0.5℃,按GB/T5170-1996表示) | |||||
升温时间 | +20℃~+150℃/约45min (空载) | |||||
降温时间 | +20℃~-20℃/30min/ +20℃~-40℃/50min/ +20℃~-70℃/60min/(空载) | |||||
湿度范围 | (10)20~98%RH | |||||
湿度偏差 | ±3%(>75%RH), ±5%(≤75%R上) | |||||
温度控制器 | 中文彩色触摸屏+ PLC控制器(控制软件自行开发) | |||||
设备运行方式 | 定值运行、程序运行 | |||||
制冷压缩机 | 进口全封闭压缩机 | |||||
加湿用水 |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 |||||
安全保护措施 | 漏电、短路、超温、缺水、电机过热、压缩机超压、超载、过流 | |||||
电源 | AC380V 50Hz 三相四线+接地线 | |||||
满足标准 | GB10589-89,GB10592-89,GB11158;GB/T10586-89, GB/T2423.1-2008;GB/T2423.2-2008;GB/T2423.3-2006;GB/T2423.4-2008;GB/T2423.22-2002;IEC60068-2-1.1990;IEC60068-2-2.1974;GJB150.3;GJB150.4;GJB150.9 |